详细元数据
名称 | 2000-2012年全国1km空间分辨率气温和降水栅格数据集 |
代码 | DP_WJB |
摘要 | 采用2000~2012年的全球日气候历史数据网络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制作的“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选取日降水和日均温两个要素,对其进行读取、合并、检查、统计、空间插值批处理代码的生成等操作,最后由ANUSPLINE软件插值生成1km空间分辨率的年气温和降水栅格数据。由于数据量较大,数据离线提供。使用数据请引用:王军邦, 王居午, 叶辉, 等. 2000 ~ 2012 年全国气温和降水1 km 网格空间插值数据集[DB/OL]. Science Data Bank. DOI: 10.11922/sciencedb.319. |
关键词 | 气温,降水,插值,1km分辨率,中国 |
分类 | 数据论文数据 >> CERN观测研究数据专题 |
类型 | 栅格图像 |
创建者 | 王军邦 |
其他贡献者 | |
开始时间 | 2000 |
结束时间 | 2012 |
空间覆盖范围 | 中国 |
共享方式 | 协议共享 |
实体最近更新日期 | 2016-10 |
子目录或文件命名规则 | |
数据源 | 2000~2012年的全球日气候历史数据网络(Daily Global Historical Climatology Network-Daily,GHCN-D)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制作的“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 |
空间分辨率 | 1km |
时间分辨率 | 年 |
投影方式 | albers |
计量单位 | 降水量:mm;气温:℃ |
数据处理说明 | 数据的产生主要包括5个部分,分别是数据的读取、合并、数据检查、统计、批处理代码的生成,最后是ANUSPLIN的插值。主要输入数据包括GHCN-D台站信息、中国国家气象台站信息、DEM数据、GHCN-D数据、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将不同数据源的日气象要素数据读取后,合并为统一的标准格式,数据的检查是提取各个要素真实值,对于观测数据的样本数小于90%的站点作为无效站点进行剔除,然后运用IDW(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有效站点的缺值进行插补。数据的统计是将气象要素的日值统计为每8天均值(其中降水为每8天累加),最后生成ANUSPLIN的批处理插值代码。 |
存储格式 | GRID |
数据量(MB) | 2120.0 |
备注 |
暂无评价